四川泸州:小戒指有大来头 原是“献金运动”纪念品
2012-04-11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核心提示:一枚外形很不起眼的戒指,在一位七旬老人手上戴了40余载,现今,他才发现这枚戒指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昨日,老人王仲言约见记者,聊起了这枚戒指的“身世之谜”。
一枚外形很不起眼的戒指,在一位七旬老人手上戴了40余载,现今,他才发现这枚戒指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昨日,老人王仲言约见记者,聊起了这枚戒指的“身世之谜”。
王仲言的戒指上刻着“献金纪念”四个字
一枚小戒指的“身世之谜”
出生于1942年的王仲言,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尤其喜欢收藏讲述抗战的老书籍,“只要看到有研究抗战时期的书,我都会想办法要到或者是买下来”。谈到这枚戒指,他笑言:“这枚戒指只比我大2岁,和它相处也有40余年了。”他告诉记者,这枚戒指是他一个当道姑的姑姑送给他的,得到这个宝贝疙瘩后,他就一直带着,也没有去深究这枚戒指的来源。今年在和一个朋友谈话时,无意间聊起了他视为“传家宝”的戒指。朋友细看了后告诉他,这是当年冯玉祥将军在泸州一带开展“献金运动”时的纪念品。从此以后,他就开始研究起这枚戒指和这段历史了。
记者发现,这枚戒指上方刻着“献金纪念”四个正楷字,字迹部分已被磨损,左旁刻着“卅三年”(即1944年),右旁刻着“冯玉祥”三字,字迹很小且已较为模糊。“我查阅了资料,这枚戒指是泸州‘55’厂生产的,当时只限量生产了2000枚。”他告诉记者,当时要得到这枚戒指,需要参加“献金运动”,而且捐献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才有这样的纪念品。
“献金运动”让冯玉祥与合江结缘
1942年,抗战中的前方战士因物资供应困难,缺吃缺穿,异常艰苦,而后方难民遍布,无以为生。为了筹集抗战基金、救济难民,冯玉祥将军想到了募捐的办法,发起了“献金运动”。
1943年11月到1945年2月,冯玉祥开始在四川大力推行献金运动。年近花甲的他不顾辛劳,长途跋涉于巴山蜀水之间,他先后到自贡、荣县、成都、合江、泸县、隆昌、内江、富顺等20余县市,向人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动人民踊跃捐献。“南来的赤水西来的江,长江弯处是合江”,1944年,冯玉祥来到合江县募捐。合江人民群情高涨,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共捐献钱币1450万元,受到省政府表彰。冯玉祥对合江民众这一义举高度赞誉,亲笔题写了“还我河山”四个大字,并附阴刻竖写隶书跋语:“民国三十三年春,余以节约献金救国来合江,此间爱国同胞超越前人,突破各地成绩,为书武穆遗训以作纪念”。
这个“还我河山”的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在合江县城马街北50米处长江岸的石壁上,石壁坐南向北,长5米,宽126米,离地表21米。记者 初旭 实习记者 邱永东
纳溪抗战小学抗战文史资料征集热线:0830-3190929 13882779006

猜你喜欢

彝海湖畔团结情深 长征路上发展劲浓


全国红色旅游培训班长沙举办 100多人参加培训


清明假期山东省旅游入账173亿 乡村游红色游受青睐


红色圣地 丹青赤水系列报道之七


天下情山 浪漫华蓥


石家庄景点迎来55万人“游中秋”


陕甘边红色旅游联盟城市年会在庆阳召开


红色游”成国庆热点,40项爱国教育活动持续至年底


四川华蓥山旅游区八一建军节推出门票免票和5折优惠


重庆历史名镇旅游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教育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迎接体质与艺术素养监测


不忘初心 向英雄致敬


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天仙镇中心小学开展故事演讲比赛


青岛航空空姐空少身穿制服下地插秧 目的推广海水稻


国画宗师蒋兆和故居陈列馆泸州开馆 他曾创作抗战长卷《流民图》


不忘初心 特型演员缪世璇到嘉兴南湖参观学习


泸州工商联“忆初心 感党恩 记使命 担责任”教育培训在遵义举行


七七抗日战争纪念日 泸州抗战景观知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