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王贤华圆了寻亲梦 兄妹40年后再相逢
2013-03-08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王贤华很想找到当年对她家有恩的知青王世才
当年的知青哥哥你在哪里?(上)
酒城新报记者 柯娟
酒城新报记者 柯娟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想起王维的这句诗,50来岁的王贤华内心深处就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这份思念开始于40多年前,那时王贤华只有14岁,是一个又瘦又小的黄毛丫头。
如今,经历了几十年人生磨练的王贤华,想寻找当年曾经对她家有恩的知青小伙王世才。王贤华说,算算年纪,王世才也差不多60岁了,能不能找到还不能确定。但不管怎么样,她都希望当年的知青哥哥能够健康快乐,好人一生平安。
如今,经历了几十年人生磨练的王贤华,想寻找当年曾经对她家有恩的知青小伙王世才。王贤华说,算算年纪,王世才也差不多60岁了,能不能找到还不能确定。但不管怎么样,她都希望当年的知青哥哥能够健康快乐,好人一生平安。
环境困难 14岁时被“遣送改造”
王贤华的家庭成分不好,文化大革命期间是运动的主要对象之一。1970年,王贤华14岁,她和近50岁的妈妈,还有3岁的弟弟被遣送到农村——现在的潮河镇,那时候叫青河公社,分到金银山生产队“改造”。因为妈妈不会从事地里的劳动;年幼的弟弟换了一个陌生环境更显得无可适从。突如其来的变故,让14岁的王贤华觉得生活特别艰难。
王贤华家里的三亲人都没有劳动能力,生产队没有人接收他们。最后,生产队长看他们实在可怜,便把他们安排在了保管室的一件茅草房里。这间只有十平米的茅草房,便成了他们在农村接受“改造”的家。
王贤华家里的三亲人都没有劳动能力,生产队没有人接收他们。最后,生产队长看他们实在可怜,便把他们安排在了保管室的一件茅草房里。这间只有十平米的茅草房,便成了他们在农村接受“改造”的家。
知青哥哥 向他们一家伸出援手
农村对于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不认识地里的庄稼,也不知道哪个时候该种什么,生产队的人对他们也没有好脸色。王贤华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谁能选择自己的出身?
王贤华感到无助的时候,遇到了王世才。王世才十八九岁,是泸州市大慈路下乡的知青。那时,农村人对下乡知青比较尊重,王世才说的话在乡亲们中很有分量。也许是王世才觉得王贤华一家实在可怜,便有意无意对他们一家进行帮助。王贤华的母亲也特别喜欢这个小伙子,小伙子的衣服总是母亲帮着洗,四个人在青河公社就像一家人。
直到现在,王贤华依然记得王世才对他们一家的好:他总是把自己妈妈寄给他的东西送给王贤华一家;在他的庇佑下,王贤华一家没有受到多少欺负;每到播种的时候,王世才还会带起人到她家帮助播种。最让王贤华感激的是,因为王世才的奔走,才让她能继续上学……
回忆一点一滴涌上心头,王贤华的眼里涌起了泪花,在眼圈里打转:王贤华觉得,是王世才让他们一家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得到了一些温暖。
王贤华感到无助的时候,遇到了王世才。王世才十八九岁,是泸州市大慈路下乡的知青。那时,农村人对下乡知青比较尊重,王世才说的话在乡亲们中很有分量。也许是王世才觉得王贤华一家实在可怜,便有意无意对他们一家进行帮助。王贤华的母亲也特别喜欢这个小伙子,小伙子的衣服总是母亲帮着洗,四个人在青河公社就像一家人。
直到现在,王贤华依然记得王世才对他们一家的好:他总是把自己妈妈寄给他的东西送给王贤华一家;在他的庇佑下,王贤华一家没有受到多少欺负;每到播种的时候,王世才还会带起人到她家帮助播种。最让王贤华感激的是,因为王世才的奔走,才让她能继续上学……
回忆一点一滴涌上心头,王贤华的眼里涌起了泪花,在眼圈里打转:王贤华觉得,是王世才让他们一家在那段艰难的岁月中得到了一些温暖。
当年分别 至今已有四十余年
王贤华一家下乡的第二年,王世才就离开青河公社了。王贤华记得,那是一个黄昏,在放学的路上她遇到了王世才,王世才手里拿了一张表,说是要出去工作了,让她好好照顾妈妈和弟弟。
王贤华瞬间感到恍惚:她很替王世才哥哥高兴,那时能回城,并且有工作多么让人羡慕!可是她又舍不得,在乡下这段时间,她已把王世才当成了亲人。回到家,她把王世才要走的消息告诉了妈妈,妈妈把家里唯一下蛋的老母鸡杀了给王世才饯行。可是没有一个人觉得鸡汤好喝,就连年幼的弟弟也从大人眼中好像读懂了什么。
联系并没有因为王世才的离开中断。每个月王贤华都会收到王世才寄来的信,信里总是对王贤华进行鼓励。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王贤华就会想起远方有一个人在支持着她。
王世才寄信过来王贤华没有回,因为没有钱。现在她只记得寄信的地址好像是攀枝花的一个煤矿。
长大后,王贤华才知道,王世才本该有更好的工作,因为和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影响不好”,加上王世才的母亲也怕儿子和他们一家在一起受牵连,所以让王世才提前去了煤矿工作。想到些里,王贤华总觉得他们一家欠着王世才的恩情。
苦苦寻找 想知道恩人过得好不好
1976年,王贤华一家离开了青河公社,从此便彻底和王世才失去了联系。多年以后,王贤华偶然碰到青河公社的人,那个人说:王世才回来找过他们,可是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听了那个人的讲述,王贤华满心都是内疚。
日子转眼过去了很多年,当年的小弟弟都40多岁了。渐渐王贤华心里有一种思念,在经过了世间的人情冷暖后,当年王世才给予他们家的情意变得越来越浓,变为时时刻刻的想念,想知道王世才现在过得好不好!
去年,王贤华的母亲过世了。离世前,母亲嘴里常常念叨当年那个小伙子,尽管小伙子的样子已经在母亲脑海里变得迷糊不清,只是那种感觉依旧。王贤华知道,乡下那段日子,母亲虽然过得很苦,可是她还是常常怀念王世才,有时候想着想着就能笑出来。
王贤华说,也许是因为自己一把年纪,回过头才发现最真的东西被自己弄丢了!她现在好想把这份记忆找回来延续。 算算年纪,王世才也差不多60岁了,能不能找到也不能确定。但是不管怎么样,王贤华希望当年的知青哥哥能够健康快乐,好人应当有好报。
(来源:2013年2月8日酒城新报第46期 新闻热线:0830-2593322)

王贤华(右)和他的知青哥哥王世才及其爱人冯德红合影
2月27日,酒城新报新报热线2593322再次响起,记者接到王贤华打来的电话,她激动地说:“我找到知青哥哥了,他还活着,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话语中掩饰不住开心。
王贤华告诉记者,2月8日(也就是酒城新报第46期出版当天),一个姓蒋的妹子打的电话,说她是王世才的亲戚。她简单的询问了王贤华关于知青哥哥王世才的情况后,确定王贤华要找的人正是她的亲戚王世才。但是她对王世才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王世才前几年得了癌症,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要向其他亲戚询问后再给王贤华答复。王贤华接到电话后,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在准备找哥哥前她有过这样的心理准备,可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不能接受。
悲伤归悲伤,王贤华并没有绝望,她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她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家中静静等待……
没过多久,电话响起了,王贤华高度紧张,因为不确定电话那头会传来什么信息。接通电话后,不是姓蒋的妹子的声音,是龙马潭区公安分局一个自称小何的民警打来的。小何简单询问了情况后,发了一张照片让王贤华确定是不是王世才。看到照片后,王贤华一眼便确定照片上的人正是她要找的知青哥哥王世才!她知道哥哥的户籍还在,就肯定活着。只要活着就比什么都重要。
在确认了照片上的人是王世才后,龙马潭区公安分局的小何就把王世才的居住地址发给了王贤华。王贤华是个急性子,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哥哥。于是拎上东西去看望哥哥。出门前她又接到三个电话,其中一个是姓蒋的妹子打的,说王世才还活着,不过现在不在家。另外两个电话是不知名好心人打的,他们看了酒城新报第46期《当年的知青哥哥你在哪里?》一文后,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和提供线索。王贤华说,当她知道知青哥哥还活着,而且就在同一座城市的时候,激动地对着电话那头说:“找到了,找到了……”高兴之下,竟忘了感谢打电话的好心人。
王贤华说,现在还有人陆续的给她打来电话问她找到哥哥没有。在此,她想对酒城新报的热心读者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大家,让我找到了哥哥,找到了失散40年的亲情。”
王贤华见到哥哥是正月初二,这是他们分别40年后第一次相见。王贤华只觉得哥哥瘦了好多,特别是头上的白发让她特别心痛。她想哭却又不敢哭,她知道五年前哥哥就得了食道癌,她怕哭出来会给哥哥增添压力。
40多年没见,王世才对王贤华说:“你胖了。”简简单单一句话,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王贤华发现,虽然岁月变迁,当年的哥哥还是依旧温暖的笑容。王世才对她说,要好好生活,这让王贤华想起了下乡那时候,哥哥也嘱咐她要好好生活。
在过去的40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如今见着了,有好多话要说,关于家庭的,关于子女的……说也说不完。
王世才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和妹妹重逢,这个意外惊喜来得太突然,让他幸福得有些不知所措。当年他离开青河公社后,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妹妹一家人,他不知道他走后妹妹一家还会不会得到帮助,也不知道十几岁的王贤华是否能承担起照顾妈妈和年幼弟弟的责任,更不知道那间茅草房能经得起多少风吹雨打……太多担心,太多牵挂。后来他回青河公社找过他们,希望还能为他们一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当他回去的时候,他们一家已经回城了,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你都不知道我现在有多激动,都没有办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王世才满脸笑容地说,也许遇到触动内心真情的时候,语言永远没有办法描述情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王世才说,2月8号那天下午,他接到了表妹蒋玲的电话,表妹说,有一个人在找他,叫王贤华,当年下乡时他帮助过的一个妹妹。对此,王世才瞬间有些愣神,但是很兴奋,他马上向表妹询问了王贤华的联系方式,并看了酒城新报46期《当年的知青哥哥你在哪里?》一文,触动了他心里最深的牵挂。
王世才说,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有这样一个妹妹,40年前没有找到,之后也没有抱希望能够再遇见。特别是他得知自己患了食道癌后,也不想与妹妹再见了,怕再添麻烦,而现在妹妹找到他了。
王贤华一直相信“好人有好报”哥哥虽说得了食道癌,可他拥有一个好妻子。五年前动王世才动了手术以后,妻子冯德红一直陪在身边悉心照料,为王世才打气加油。王世才说,他特别感谢妻子,还有妻子认识的哥哥——泸州医学院的李智明医生。二十多年前,冯德红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去成都华西医院看病,李智明当时是华西医院的实习医生。因为都是泸州人,他就格外帮助,冯德红就认了他当哥哥。在之后的岁月中,李智明一家和他们一家就像亲兄妹。五年前王世才动手术就是李智明亲自主刀,让王世才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
(来源:2013年3月8日酒城新报第49期 新闻热线:0830-2593322)
《当年的知青哥哥你在哪里?》·后续

王贤华(右)和他的知青哥哥王世才及其爱人冯德红合影
王贤华圆了寻亲梦 兄妹40年后再相逢(下)
酒城新报记者 柯娟
酒城新报记者 柯娟
2月27日,酒城新报新报热线2593322再次响起,记者接到王贤华打来的电话,她激动地说:“我找到知青哥哥了,他还活着,真不知道如何感谢你们!”话语中掩饰不住开心。
激动:我终于找到了哥哥
王贤华告诉记者,2月8日(也就是酒城新报第46期出版当天),一个姓蒋的妹子打的电话,说她是王世才的亲戚。她简单的询问了王贤华关于知青哥哥王世才的情况后,确定王贤华要找的人正是她的亲戚王世才。但是她对王世才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王世才前几年得了癌症,不知道还在不在人世,要向其他亲戚询问后再给王贤华答复。王贤华接到电话后,陷入了无尽的悲伤。在准备找哥哥前她有过这样的心理准备,可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不能接受。
悲伤归悲伤,王贤华并没有绝望,她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她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在家中静静等待……
没过多久,电话响起了,王贤华高度紧张,因为不确定电话那头会传来什么信息。接通电话后,不是姓蒋的妹子的声音,是龙马潭区公安分局一个自称小何的民警打来的。小何简单询问了情况后,发了一张照片让王贤华确定是不是王世才。看到照片后,王贤华一眼便确定照片上的人正是她要找的知青哥哥王世才!她知道哥哥的户籍还在,就肯定活着。只要活着就比什么都重要。
在确认了照片上的人是王世才后,龙马潭区公安分局的小何就把王世才的居住地址发给了王贤华。王贤华是个急性子,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哥哥。于是拎上东西去看望哥哥。出门前她又接到三个电话,其中一个是姓蒋的妹子打的,说王世才还活着,不过现在不在家。另外两个电话是不知名好心人打的,他们看了酒城新报第46期《当年的知青哥哥你在哪里?》一文后,打电话来询问情况和提供线索。王贤华说,当她知道知青哥哥还活着,而且就在同一座城市的时候,激动地对着电话那头说:“找到了,找到了……”高兴之下,竟忘了感谢打电话的好心人。
王贤华说,现在还有人陆续的给她打来电话问她找到哥哥没有。在此,她想对酒城新报的热心读者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大家,让我找到了哥哥,找到了失散40年的亲情。”
感慨:40年后的重逢
王贤华见到哥哥是正月初二,这是他们分别40年后第一次相见。王贤华只觉得哥哥瘦了好多,特别是头上的白发让她特别心痛。她想哭却又不敢哭,她知道五年前哥哥就得了食道癌,她怕哭出来会给哥哥增添压力。
40多年没见,王世才对王贤华说:“你胖了。”简简单单一句话,瞬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王贤华发现,虽然岁月变迁,当年的哥哥还是依旧温暖的笑容。王世才对她说,要好好生活,这让王贤华想起了下乡那时候,哥哥也嘱咐她要好好生活。
在过去的40年中,他们没有任何联系,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如今见着了,有好多话要说,关于家庭的,关于子女的……说也说不完。
相信:好人会有好报
王世才说,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和妹妹重逢,这个意外惊喜来得太突然,让他幸福得有些不知所措。当年他离开青河公社后,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妹妹一家人,他不知道他走后妹妹一家还会不会得到帮助,也不知道十几岁的王贤华是否能承担起照顾妈妈和年幼弟弟的责任,更不知道那间茅草房能经得起多少风吹雨打……太多担心,太多牵挂。后来他回青河公社找过他们,希望还能为他们一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是当他回去的时候,他们一家已经回城了,没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你都不知道我现在有多激动,都没有办法形容自己的心情了。”王世才满脸笑容地说,也许遇到触动内心真情的时候,语言永远没有办法描述情感,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王世才说,2月8号那天下午,他接到了表妹蒋玲的电话,表妹说,有一个人在找他,叫王贤华,当年下乡时他帮助过的一个妹妹。对此,王世才瞬间有些愣神,但是很兴奋,他马上向表妹询问了王贤华的联系方式,并看了酒城新报46期《当年的知青哥哥你在哪里?》一文,触动了他心里最深的牵挂。
王世才说,他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有这样一个妹妹,40年前没有找到,之后也没有抱希望能够再遇见。特别是他得知自己患了食道癌后,也不想与妹妹再见了,怕再添麻烦,而现在妹妹找到他了。
王贤华一直相信“好人有好报”哥哥虽说得了食道癌,可他拥有一个好妻子。五年前动王世才动了手术以后,妻子冯德红一直陪在身边悉心照料,为王世才打气加油。王世才说,他特别感谢妻子,还有妻子认识的哥哥——泸州医学院的李智明医生。二十多年前,冯德红得了风湿性心脏病去成都华西医院看病,李智明当时是华西医院的实习医生。因为都是泸州人,他就格外帮助,冯德红就认了他当哥哥。在之后的岁月中,李智明一家和他们一家就像亲兄妹。五年前王世才动手术就是李智明亲自主刀,让王世才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今。
(来源:2013年3月8日酒城新报第49期 新闻热线:0830-2593322)

猜你喜欢

调查称81%中国人认为中国变得“富人更富 穷人更穷”
2012-10-18
209


恐怖富士康:女工被性骚扰 低头流泪不敢离岗
2013-02-20
154


山东泰安;女婴打疫苗致死 家长讨说法被拘
2012-09-18
286


黄金周长假结束 各地返程客流迎考验 北京七大高速看堵
2012-10-07
169


景区免费 能否大范围实现——访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2012-08-26
162


重庆:4涉艳照敲诈事件国企领导曾任政府副秘书长
2013-01-27
299


云南彝良:征地补偿太低 农妇跪访总理两月后被拘7天
2012-11-22
172


内地中小学男教师大逃离折射当下教育之痛
2012-09-10
254


广元利州区发生地陷 20米漏斗状天坑
2013-02-28
172


专家:卫生部已开始征集代孕意见 最快5年合法化
2013-03-12
248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大滩口河谷“变脸”成灾 泸州两村村民苦盼建桥破出行困局
在泸州南部山区的深处,隐匿着两个偏远的自然村落——古蔺县白沙场镇的陈坪村与叙永县...

《中国酱酒文明史》 探寻酱酒世界的文明脉络

在酱酒文化的广袤天地里,初旭与他的著作《中国酱酒文明史》犹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

史诗级别的美酒河视域重构 漫谈初旭和他的《中国酱酒文明史》

作者:郭河山 现在,我甚至感觉到,初旭不是在著史,而是在向国人乃至世界解读...

凌云健笔话酱酒——《中国酱酒文明史》之非史学解读

不错!摆在我眼前的,是一部《中国酱酒文明史》,编著者,是泸州资深媒体人、作家初旭...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发布“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太平人寿凭借在数字...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日前,太平人寿推出一款全新的分红型终身寿险产品“太平国弘一号终身寿险(分红型)”...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小王不仅耐心细致地解答了我所有疑问,还仅用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我的两笔理赔,体现了...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人身保险“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9月29日,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合作...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川南经济网讯 奖教奖学促提质,乡贤捐资育桃李。最近,古蔺县丹桂初级中学校举办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