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旅游人物

何梁:川北汉子情系酒城育桃李_西部旅游网--西部旅游、西部旅游

2012-01-07 本站作者 【 字体:



何梁(右)  和女弟子李杰阳

 泸州晚报记者 初旭 文图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邮递员敲响了毕业女生李杰阳的家门,一份印有金色编钟的中国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呈现在面前,她拂了拂飘飘长发,接过录取通知书紧紧地捂在胸口上,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是啊,在学习音乐的近十年间,是外公、爸爸、妈妈给予她生活上的关爱,特别是恩师何梁老师的教诲和鼓励,让她才有幸跨入这个圣神的音乐殿堂,成为泸州历史上走进中国音乐学院第一人。“没有何老师,也就没有我的今天。”面对记者,她如实说。据了解,川北汉子何梁来四川泸州近二十年,其培养出的学生先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全国高等学府的就有近三百人,可谓“桃李满天下”,让人敬佩不已。

  音乐医学两不耽误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巴中市南江县,号称第二红色摇篮,老一代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刘伯承等曾在这里战斗过。年约40岁的何梁就出生在该县和平乡鸣哑村一个叫水阁凉亭的地方。何梁的祖上是一个封建大家庭,其父亲何明进自小聪明好学,很小的时候,就和家中聘请的乐师成为朋友,并和乐师一道学会了唱歌、识谱和二胡、小提琴等的演奏。父亲高中毕业以后,做了一名外科医生,人称川北一把刀。工作之余,乡亲们就围着父亲听他拉二胡、小提琴,不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喝彩。小何梁混在人群中听看其表演,对父亲好生羡慕。割草或打柴,远山飘来的一阵阵巴山歌谣,让何梁心旌摇动,他也会迎着山风,把身上的衣服抛向天空,扯开嗓门子学着成人来一曲:对面的姑娘哎看过来……
     在何梁的心目中,父亲一弄二胡,就有许多人围观,很了不起,是一个大英雄。他缠着父亲要学音乐,父亲没有答应他,而是要让他学习医学。后来,父亲磨不过他,提出了一个苛刻条件:如果学医,就让他学音乐,否则什么也不让他学。为了心中的音乐情结,何梁一口答应了父亲。父子二人还达成了“君子协议”:每天三分之二的时间学医,三分之一的时间学音乐。
      父亲的严格教育,在何梁的身上确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还在4岁的时候,“医之史,本歧黄,洋经出,素问祥……”,厚厚的一本医学《三字经》何梁居然倒背如流。8岁左右,他就熟读了中医4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本草纲木》、《医宗经鉴》和《伤寒杂病论》。十多岁的时候,就对汤头、脉诀、药性做到信手拈来。随着他医学上的长进,在音乐方面也大有进步,小小年纪,就能拉二胡,弹钢琴,还会唱歌,跳舞,每次的成功表演,除了得到父亲的口头表扬外,还会得到那时不多得的水果糖。
    在家里,何梁在长,下面还有3个弟弟,那时尽管条件艰苦,有父亲那把好手艺,加之母亲的勤俭持家,一家人还可以勉强过日子。天有测风云,人有但夕祸福。就在何梁上高二时,正值风华正茂的父亲一病不起,不久便撒手人间。这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弟弟们只好放弃学业回家务农,何梁勉强读完高中,18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涪陵师专音乐系,由于家庭出身不好,他被拒之在大学校门外。作为家中长子的何梁走出校园后,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犁田耙地,栽秧锄禾,当石工,挑沙子,样样都干。劳动之余,何梁坐在山包上,看着重重叠叠的千里大巴山,和那漫山遍野的红杜鹃,心中升腾起一屡屡无以言状的感慨……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拯救自己的只能是自己。那年,何梁认识了广元市望苍县万山乡菊花村一个姓梁的大哥哥,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出身成份,和某些人对自己的看法,他通过大哥哥做通了其父母的思想工作,毅然告别母亲和弟弟们,踏上了改变自己的人生之路。他将自己报养给那位大哥哥的父母作儿子,成为梁家的老二,同时也将原来的名字何其山改为何梁。在那个新的家庭中,何梁的父亲是当地农民,母亲是乡上的妇女主任,自然属于根正苗红的家庭。何梁的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他很快便容入新的家庭中,并拥有了一份自己的工作……

      有了一个新的平台,何梁特别的兴奋,不管工作好苦好累,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回家就看书学习,一出乡政府的大门,总是听到何梁歌声袅袅。在他的心中一切都可以放弃,唯有音乐不能割舍。1993年的春天,他突然萌发了考音乐学院的念头,这一年,他在家人的帮助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贡师专音乐系,终于踏上了音乐神圣的阶梯。


  真情演绎泸州情歌

        爬过九十九条坡,趟过九十九道河,何梁背伏行囊和父老乡亲的嘱托,走出千里大巴山,来到了川南的自贡。
       他从一个农民孩子成为一名大学生,但他并没有出家忘了家,仍然保持农村人的淳朴和善良。到校的第二天,他到校外买牙膏、牙刷,老远看见一个50多岁的老人和一个年轻的姑娘向这边走来,姑娘的手里提着沉沉的生活用品,老人扛着一口大皮箱,满头大汗,正气喘吁吁地向学校走来,何梁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新同学的父亲送自己的女儿到学校来。他忙跑过去,说明自己的身份,然后接过那位老大爷肩上的皮箱就往学校报名处扛,大家一边走,一边聊,从谈话中,何梁得知,老人是泸州市泸县人,姑娘叫海英,也是刚考上自贡师专的,和自己是同校同学。何梁把海英父女安顿好后,打声招呼便离开了。
    事后,海英的父亲当着女儿的面多次表扬何梁这小伙子,说得海英很不好意思。有了报到时那次愉快的见面,何梁和海英既是校友,又是很好的朋友。海英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总是第一个向何梁求助,何梁每次都会出手相帮。海英的父亲到学校看望女儿时,还让海英带上何梁,招待他美美地磋上一顿。随着时间的流失,渐渐的两颗年轻的心就在这许许多多平凡的日子中悄悄靠近了。何梁比海英高一级,1993年,何梁毕业后,被分配到成都附近的温江某中学任教,海英则继续读书。二人不能长相斯守,就通过鸿雁传书,电波传情,表达着彼此的相思之苦。
    一对有情人在长达好几年的相恋中,也和所有的恋人一样经历过艰难、坎坷,可在他们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对彼此最最深爱的回忆。记得那年暑假,二人相约回一趟大巴山何梁的老家,长期在泸州长大的海英不知道大巴山是个什么样子,下了车,抬头看见那小山拥大山,前山超后山的千里巴山,心头倒吸了一口凉气。从下车的地方到何梁的老家,要走几十里山路,走了一段路,海英的脚磨出了血泡,累得气喘吁吁。何梁见了,心痛不已,硬是走了几十里山路把海英背回了家。每每想到何梁的好,海英就感慨不已。
    海英毕业后,被分配回老家泸州工作,何梁则还在温江工作。他准备将海英调出泸州,向成都运动时,海英则明确表示不愿离开父母,离开家乡,为了爱情,何梁毅然告别同志和朋友,来到长江、沱江交汇的酒城,来到亲爱的人儿身边,成为泸州市文化馆的一名音乐辅导干部。
    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何梁的老师周菁菁教授曾经说,川南民歌只有《妹望槐花几时开》作为声乐曲谱被收集整理,并收入教材范本,他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创作出一首反映川南风情的民歌。何梁把老师的教诲牢记在心里。“俏妹妹寻情郎,寻个好地方。情哥哥觅新娘,想妹也疯狂”,何梁来到山青水秀的泸州,加之爱情、亲情的沐浴,他就一直有一种创作的冲动。经过多年酝酿和构思,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来到了。去年,何梁有一位也是来自大巴山叫陈志林的朋友写了一首《这里好地方》的歌词,经过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李昕修改为《泸州情歌》,看到“抛出红绣球,撑开花纸伞,享尽人间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这些精彩的句子,很是兴奋,他先后花了3个月的时间,采用《妹望槐花几时开》的音乐元素和川南民歌的基调,一首反映川南风情的《泸州情歌》便应运而生了。
    《泸州情歌》一出手,就被看好,先后被四川电视台、泸州电视台选为2004春节联欢晚会节目,2004年我市两会召开时,四川省武警文工团把它作为泸州的献礼歌曲,奉献给参会代表和委员。这首歌曲还被中央音乐学院收藏为川南民歌教材读本。有朋友跟何梁、海英开玩笑,如果没有海英给何梁以爱情的滋润,为他提供爱情的平台,何梁决不可能创作出那感人至深的《泸州情歌》来。

  挥洒青春谱写华章

    从成都温江来到泸州,对何梁来说,不论在工作学习环境还是人际关系,都是一次挑战。何梁作为一名文化馆的音乐干部,他以辅导群众文艺创作为己任,兢兢业业服务于大众。他调泸州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培养了不少弟子,其中有近三百人考入音乐学院学习,有上百人被分配到大专院校任教。其中,先后跟随何梁学习音乐11年的的学生傅元2009年一举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称为泸州第一人,2011年,女弟子李杰阳又以专业成绩179.97分(总分200分)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时至今日,我们用“桃李满天下”来形容何梁的音乐教育成果并不为过。
    在文化馆,何梁除了音乐辅导外,还积极协助馆里的其他工作,每年市委、市政府举行送文化“三下乡”活动,何梁都主动报名参与。他工作之余,还参加了中央党校法律专业的学习,2000年,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半脱产学习,同时兼修音乐学院研究生的全部课程,并于2004年毕业。对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他从不讲报酬得失,那年,泸州天星影视艺术学校投拍一部反映中国工农红军在古蔺二郎滩分盐题材的电影短片《二郎镇分盐》,需要一首主题歌,找到何梁,他听说是写红军的歌,一下来了感情,因为他家中也有红军啊,对红军有很深的感情。他像一位快枪手,很快创作出了《分盐山歌》,不仅作词作曲没有收一分报酬,连演唱也没收一分钱。
    自1994年何梁参加四川省首届大学生艺术节获钢琴伴奏一等奖至今,他已有多部作品在全国、全省夺得奖项。其中《献给航标的歌》获交通部长江航道局特等奖;钢琴曲《沐浴森林》获四川电视文艺二等奖;2004年创作的《雪山老阿妈》获文化部中国西部民歌大赛铜奖。《爱我母亲河》、《呼唤》同时获得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宇宏杯”创作优秀奖。2005年在泸州江阳艺术宫成功举办《何梁作品音乐会》。2007年,他提出的原生态音乐建议,得到了当年央视春晚总导演金越的亲笔来信感谢。2008年何梁与泸州晚报记者初旭合作的《邻居之歌》获全国校园歌曲大赛选拔赛荣获三等奖。2010年,为了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何梁和他的朋友逸西、陈志林、李劲松一道,联合创作了《感恩传千秋》,并受邀到灾区学校教唱,受到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在何梁的心目中,爱泸州胜过爱自己的家乡。他在泸州的朋友最多,为泸州创作的歌曲也最多,他除了创作《泸州情歌》外,还先后创作了《歌唱泸州》、《这里好地方》、《我们泸州人》、《泸州,我的故乡》、《泸州好》。在泸州创建西部化工城的大背景下,何梁这位大巴山的汉子被“长江沱江,碧波荡漾,气田展开了翅膀.像那仙女撒花,像那银河闪亮,耕耘春的旋律,耕耘秋的希望.”,“酒城泸州,多么辉煌,煤海卷起了巨浪,像那雄鹰翱翔,像那春风浩荡,编织锦绣前程,编织幸福安康.”这火红的场面深深感动,他又一次和他的搭档陈志林合作,采用信天游的风格,热情奔放的旋律,由陈志林作词,何梁作曲,创作出了反映泸州建设的歌曲《火红的 西部化工城》。风过泸州带酒香,泸州这个以酒盛名的城市,养育了何梁,也点燃了他的创作灵感。最近,他和陈志林、李劲松等人联合为泸州老窖、中国郎酒创作的《泸州酒歌》、《郎行天下》更是把自己的音乐天赋发挥到了一定的极致,幽美的旋律让泸州酒文化传遍四方,也让每一位泸州人激情飞扬……(来源:中国天机网www.zgtianji.com

      作者联系QQ:122701163

阅读全文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13)不存在。
相关推荐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乌蒙山“小郎妹” 姜琳 站在村头瞭望世界
(图为姜琳在成都产品推介会上致辞)作者:初 旭 巍巍乌蒙山腹地的“郎酒之...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走进太平镇关爱贫困家庭学生
川南经济网讯 7月5日,泸州市红星志愿者协会会长姜琳带队前往古蔺太平镇高笠村,对...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初旭:从乌蒙山深处走出来的品牌策划人
上世纪80年代初,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川南古蔺,有一位小青年,沐浴着浓厚的红色文化,...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 品酒是技术更是艺术
(白酒味蕾工匠陈筱棠在泸州浓香第一酒庄留影) 作者:初 旭 一场无休止的疫...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从文学到品牌 初旭从大山深处走来
作者:陈锡烈 “……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全国劳模袁志成 心系古蔺当“馆痴”
——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桂香文化博物馆”创办人袁志成作者:夏国...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古蔺雷亮 :用飞歌梦想 点亮人生希望
——记2021年泸州市“十大最美志愿者”雷亮图文/丁政鑫 初识雷亮,是2...

“中国好人”陈西达

“中国好人”陈西达
川石 初旭万里长江与千里沱江,越过高山,跨过平原,披荆斩棘而来,在川南大地热烈地...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辞书狂人”朱发平 呕心沥血书“长征”
作者:初 旭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

“神雕侠侣”与泸州的樱花谷

“神雕侠侣”与泸州的樱花谷
(神雕侠侣袁钢与王小萍夫妇) 作者:初旭 走过雪山,流过草地,万里长江从十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