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新版话剧《蒋兆和》在内,泸州今年将重点打造10部文艺精品。这是今(21)日,泸州新闻网记者从话剧《蒋兆和》媒体见面会上获得的消息。

《蒋兆和》话剧剧照

乡关何处剧照
据了解,这10部文艺精品呈现形式丰富,除话剧《蒋兆和》以外,还包括电影《古蔺•54天》,电视剧《第一纵队》、《川江抢运》、《铁血护国》,广播剧《家国烽火》,舞台剧《川南红色人》,驻场演出剧《天赐泸州》,川剧《报恩塔》,纯文艺电影片《乡关何处》。其中7部为红色题材作品,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过泸80周年而打造。
电影《古蔺•54天》以古蔺少女酒妹的视角描述了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进入古蔺的54个日日夜夜,在这短暂的54天里,红军与古蔺人民建立起了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古蔺县拟投600万元拍摄,力争在央视、省、市级媒体、珠江院线播放。目前该电影已完成立项,正筹备开机。
电视剧《第一纵队》主要讲述了1935年红军长征前后,川滇黔边区英雄儿女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在川南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为此做出了巨大牺牲,谱写了一曲曲壮烈悲歌。该剧为纳溪区与中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32集电视连续剧,由陈浩威执导,高云翔、陈紫函、张铁林等主演,目前已全部拍摄制作完毕,取得发行许可证。该剧近期已经与深圳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单位签订播出协议,正在等待档期,有望本月底与观众见面,并力争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

《天赐泸州》剧照

《第一纵队》剧照(图据网络)
电视剧《川江抢运》则根据陈鑫民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大抗战下泸州人为送川军、军粮出川参加武汉保卫战,泸州大河帮(下航)革命加盟川江抢运的川江儿女英雄传。故事情节迭起,谱写人物英雄悲歌,填补了二战史川江黄金水道运输线上木船工、纤夫人家的抗战史空白。该剧由时代宝航公司投资拍摄,目前正进行剧本创作,力争今年完成立项。
除此之外,纳溪区根据本土作家王仕厚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讴歌以蔡锷为首的护国军反复辟、反倒退、争民主、争民权的正义战争的电视剧《铁血护国》;反映古蔺抗日英雄骆健郎于淞沪战场上悲壮抗战事迹的广播局《家国烽火》;反映红军长征过泸州这段历史的舞台剧《红色川南人》都是今年重点打造的红色题材作品。
据悉,在2014年大放光彩的驻场演出剧《天赐泸州》,今年也将进行重大调整,预计今年9月底完成全面提升打造,进行第四轮公映。取材于泸州家喻户晓故事传说,反映南宋泸南安抚使冯楫为报恩修建报恩塔的川剧《报恩塔》,目前正在进行剧本创作。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泸州所在西南地区当代小山村居民的生活变迁,以及融入城市的70后、80后青年群体在离失家园后集体乡愁的纯文艺电影片《乡关何处》已经完成拍摄,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今年年底推出。
近年来,泸州高度重视文艺作品的生产创作,出台《泸州市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文件,对文艺作品进行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引导和创作扶持,着力打造“文艺泸军”,打造出了话剧《蒋兆和》、驻场演出《天赐泸州》和《醉美泸州河》等一批深受群众好评的文艺精品,重点扶持的文艺作品已有7件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激活了文艺一池春水。
记者 段婉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