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里”建设半拉子源于什么
2012-08-26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耗资巨大的河南汝南“梁祝故里”如今一片荒凉,热热闹闹的山西娄烦“孙大圣故里”折腾了两年只建成了一座接待中心。记者调查发现,在不少地方,曾经争得面红耳赤的“名人故里”,建设过程却是虎头蛇尾,留下的只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新京报、新华网8月23日)
表面看,如此“名人故里”景区及配套建设出现半拉子工程,是因为建设资金短缺(中断)、没有区位优势不能与其它景区连片开发缺少开发价值所致。而从根本上讲,这何尝不是当地政府官员开发“名人故里”不正确的半吊子政绩观所致。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各地政府对“名人故里”当仁不让、希望借“名人故里”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地方发展的愿望,无疑是可以理解和值得肯定的,这也是主政一方大小官员健康政绩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借“名人故里”开发促经济发展本身没有错,但关键的前提是要正确争取“名人故里”、合理评估和规划建设“名人故里”,才能让“名人故里”充分发挥预期的作用。可令人遗憾的,一些地方对“名人故里”的争取不遗余力、不伦不类,开发建设没有科学的评估与规划,往往前期乐观预估开发后的经济效果,盲目立项、招商、建设,或者是因急于出政绩,故意夸大项目收益,匆匆把项一立、商一招,就算完事,美其名曰推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缺少对项目中后期必要的扶持与保护,或者面对逐步显现的巨大困难望而生畏不愿承担责任或过多担当,致使一些“名人故里”项目由于中途“断奶”而不幸夭折。如今,汝南“梁祝故里”、娄烦“孙大圣故里”开发成半拉子工程,无疑是这种畸形政绩观催出的苦果。
事实上,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大致应包括人文历史遗产、独特自然风光、历史名人故居或墓葬地,这三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是真实、自然、历史文化浓厚。而一些“名人故里”大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尤其是一些小说中虚构的所谓“名人故里”,只是照葫芦画瓢建几个人造景观,为“名人”树块碑,这能算旅游资源吗?能吸引多少游人呢?某种程度上,类似“梁祝故里”、“孙大圣故里”的旅游商业开发,从一开始就是“半吊子”政绩观催生的蛋,无果而终、半途而废是迟早的事。
而关于合理开发、利用“名人故里”搞旅游开发,国家也是煞费苦心,并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与指导。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前年就发出通知,要求规范“名人故里” 。通知指出,故里之争热闹背后,如何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保护、开发文化遗产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相结合,如何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才是关键。并明确指出目前各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和不良的现象,如兴建假文物,对文化遗产进行不恰当的商业利用和运营,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破坏性开发,使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类似“梁祝故里”、“孙大圣故里”等无不是打着保护历史文化、历史文物的幌子进行不科学不规范不成功商业开发的例子,最终不但起不到保护历史文化(文物)、换得经济发展的效果,还会使文物、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让地方背负不应有的经济负担,与国家的要求不符,与自己期冀的结果相悖。
这也告诉我们,往后一些地方如果再开发“名人故里”之前,当地官员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开发观,充分论证包装的所谓“名人故里”的必要性与包装方案的合理性,测算包装以后的旅游效益与社会效益,看看砸下真金白银能否获得合理回报;广泛征求并尊重民众意见,特别是当地百姓意见,看看民意价值取向到底如何;加大项目中后期的扶持保护力度,让好事办好、办彻底。如此,方能提升地方形象,增加旅游收入,真正为当地百姓带来福祉。

猜你喜欢

嫌犯在书内藏万元现金寄给警察 称为还医药费


因小师妹痛经 福州大学生攻克痛经难题


新疆两名女记者采访时被铲车撞倒一死一伤 遇难者入职两天


央视关注内地多个城市发生地面沉降灾害


中国河南大用集团向肯德基麦当劳销售病死鸡?


H7N9禽流感表现及诊疗方案出炉 或为候鸟迁徙带入中国


房产泡沫继续发酵 鄂尔多斯有人工钱用6套房6辆车抵付


国考最热职位“万里挑一” 月薪2000需经常下乡


七成中国人婚前发生首次性行为


广东东莞女子ATM存款时被两男强行转走3万元 现场无人施援手


大滩口河谷“变脸”成灾 泸州两村村民苦盼建桥破出行困局

《中国酱酒文明史》 探寻酱酒世界的文明脉络


史诗级别的美酒河视域重构 漫谈初旭和他的《中国酱酒文明史》


凌云健笔话酱酒——《中国酱酒文明史》之非史学解读


数字金融显实效 太平人寿荣获2024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


发挥“耐心资产”优势,助力家庭实现跨期资产管理 太平人寿推出新款分红型终身寿险“国弘一号”


从广东到四川,这笔理赔让异地就医客户倍感温暖


建立“睡眠保单”清理长效机制 扎实推进金融消保常态化


强强联手 共筑养老新未来 ——太平人寿四川分公司与泸州医养合作启航


古蔺丹桂镇百万奖教基金助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